黑寿♞

有问题私信第一账号@小泽*

Lying in that Sound, Tonight 今夜,眠于此声(一)

原作者:stardropdream

原文链接  在评论区

翻译&校队:小泽


 

作者提醒: 这是一篇二战背景的故事,涉及很多历史细节,尤其偏重伦敦大轰炸和美国进入战争的各种准备,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略作提及。还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论和观点不一定就是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这个故事介于语言使用、暴力和战争场面定为PG-13级。请注意,有些章节将对伦敦空袭以及其他与二战有关的暴力事件进行细节上的描述。


bgm:Honor—Hans Zimmer(代入感极强,强制推荐)


Chapter 1

时间戳:1940年的九月和十月 


    今天毫无疑问是一个让人心情愉快的日子:一个阳光明媚的半下午渐渐进入黄昏的光晕。房间里却是一片黑暗。如果他想的话,他可以轻轻松松地看到外面的日落——只要他一把拉开窗帘,站到他那简约舒适的宅子的走廊上,就能看到夜幕降临,院子里蟋蟀欢快的嗡鸣和萤火虫闪烁的光芒。但是他此刻坐在黑暗中,唯一的光源是无法阻拦全部外界光线的窗帘的缝隙,以及一根点燃了的香烟暗淡的红色灰烬。收音机已经被打开,调到了正确的频道,等待着播放他每天都在等待且从未错过的内容。

他等到了广播开幕的钟声,然后电波陷入死寂,只有嘶嘶的电流穿过。随后,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干脆得就如同在他的肩膀后面升腾,爱德华·默罗在广播中说道:“这里是伦敦。” 

然后炸弹在他的房间中爆炸,使黑暗寂静的空气被弹片飞溅和警笛的声音包裹。清晰的思绪被炸弹的呼啸、崩塌的巨响、防空火炮的炮声淹没,炸弹在尖叫,警笛在哭号,透过这一切他几乎无法分辨出人类的声音,除了那个男人的。他根本想象不出大洋彼岸的默罗——那个心甘情愿站在一个即将沦陷、遍布着残骸废墟摇摇欲坠的国家的人——脸上是怎样的表情。

在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瞬间,默罗的声音骤然消失,只剩下炮弹的轰鸣,警笛的哀嚎和大火迅速舔舐街道的焦炭声。

阿尔弗雷德把香烟抵在唇间猛吸了一口,让烟雾浸满口腔,才慢慢向外吐息。他熟悉这一切,熟悉烟雾的移动方式,这就如同一门烟草语言,包含着所有他不会说出来的东西。烟雾穿过房间消失在黑暗里,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1940年的九月出奇地漫长,对他来说也是这样。他无法想象那些大洋彼岸的欧洲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子。他告诉自己实际上没必要去关心,只要他和他的土地不被侵犯,就与他无关。他说服自己这样每天打开收音机、听BBC的广播并不是因为他关心,而是因为有必要让自己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至少,华盛顿的人们是这么想的。他想,历史上那么多像他一样的人靠着战争发家致富——他们深刻地理解战争,甚至从中寻得一丝安慰和异样的的认知。阿尔弗雷德已经有很久没有尝过战争的味道了,而在大部分的夜晚,这种味道仍然如苦涩的胆汁堵在他的喉头。但是那些时间真的过去太久了,以至于有时候听见战争的声音能让他感到安心,能让他抓住他所能理解并感知的一些东西(他就是这么告诉自己的,那时华盛顿已经夕阳西下,而伦敦仍然承受着炸弹的哀嚎。 )

他静静地坐了几个小时,听着广播里的英国从午夜到黎明。自从几个星期之前空袭开始后,他就每天坐在同一个房间,调到同一个频道,听着一整个大洋远音量却大到即使在窗外也听得清楚的人们痛苦的呼喊。他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倾听着,身边放着一杯咖啡,手里夹着忘了吸的香烟 ,茫然地盯着墙壁——他听着,一动不动,房间里全都是伦敦的声音。

英国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想法不是第一次在他脑海中出现了,也不是他第一次意识到情况对于大洋彼岸的所有人来说真的很可怕。但是他不能卷进去,也不会让自己卷进去。他不能。

他在烟灰缸中掐灭了香烟,又冷静地拿了一支新的。

参加上一次欧洲战争的代价太过昂贵,他的政府不会愿意重蹈覆辙,他自己也是如此。国民们的想法决定着他的行动,因此他会把一切都抛之脑后。他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小——只是调小了一点。他知道自己的国民们也在守着收音机听着大洋对岸的毁灭和痛苦,不过他不确定他们到底对此有何想法。 

他倾听着。

一颗炸弹在离默罗广播很近的地方爆炸,震动了阿尔弗雷德周围的每一寸空间,几乎要震入他的脊椎。

他听着毁灭的声音,听着默罗透过收音机一点一点描述着伦敦人苦苦挣扎寻求生路,即使他们的城市已经分崩离析。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像过去无数次那样,不停地询问自己,他为什么要听?

听着一个他毫不在意的国家毁灭的声音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意过英国的情况了,而他也不打算在意。他一直这么提醒自己,一直不停地告诉自己:即使大洋对岸的人正面对如此可怖的情况,那也与他没有关系了。不再有了。永不会再有任何关系。

广播要结束了,英国的天空已经破晓。德国空军正在离去,为晚上的新一轮空袭做准备,留下了破败不堪的伦敦。

广播开始收尾,炸弹的轰鸣随着夜晚离去而消逝,与此同时太阳从破败不堪 但仍然未被彻底毁灭的伦敦中升起。默罗讲述着那些故事,那些伦敦人艰难地尽全力继续着生活的故事,这就是他们对德国嗤之以鼻的方式。那些人是多么的勇敢啊,默罗总是这么暗示。阿尔弗雷德害怕自己会开始相信默罗的暗示——他不能对这些自己不能也不会去帮助的人产生同情。他等待着广播结束。 

广播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随后默罗用死一般低沉的声音开口说道:“也许现在你可以像慕尼黑协定后的那些欧洲人一样放松……但是想想前两年都发生了什么,然后去无视接下来的两年会有什么发生吧——只要你做得到。” 

收音机被按下了静止键。

 

 ————————

 

几天之后,时间来到了十月初,空袭仍在继续破坏伦敦,但美国驻英大使突然回到了华盛顿,并且似乎没有回去的打算。阿尔弗雷德当时正在像往常的每一个星期一样——在日程表允许的安排下——在白宫拜访第一夫人。埃莉诺总是非常友善,还为他准备了一间卧室,他也经常和总统及其家人在白宫里一起过上几天——有时候则是一个人待着,在那些他再了解不过的大厅里闲逛,回忆每一个来了又离去的总统。他很感激这些能让他分心的东西,因为和平时期他总是没什么可做。现在它也是必不可少的了,即使距离他听默罗的广播已经隔了几日,他最后的话语仍然时常萦绕在阿尔弗雷德的心头。但是他尝试着不再专注于此,他现在在白宫里,在他自己的国家,和他自己的国民在一起——深深爱着他并远离 战火的国民。即使富兰克林时不时会有一点冷淡,阿尔弗雷德还是爱他,就像他爱着所有的上司那样,包括他们所有的错误和美德。 

他打算回房间拿自己的大衣去陪第一夫人到玫瑰园散步,阿尔弗雷德经过一扇半开着门的时候听见了一句话:“英国要消失了。”

阿尔弗雷德的步子僵住了,完全没法动弹。短短的一瞬间里,他觉得自己的心脏因为听到这句话而停跳了。他有几天没听默罗的广播了,他也没一直关注新闻——大不列颠是不是已经——? 

在意识到自己做什么以及脸上受惊的表情之前,阿尔弗雷德就原路返回,站在门缝处窥视着房间里面。富兰克林在里面,还有驻英大使约瑟夫·肯尼迪。

“现在,我会把所有的努力都奉献到在我看来,”肯尼迪表情严肃,脊背笔直,“现今世界最有意义的事上。” 

富兰克林起初什么也没说。阿尔弗雷德紧紧地抓着门框,浑身发抖。

“那就是帮助您,总统先生,让美国远离战争。”

沉默持续了很久。阿尔弗雷德在心里衡量着这些话,仍在颤抖,这真他妈的荒谬。他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身子抵着墙,注视着那个房间。肯尼迪说的是国家,不是那个人。他没有方法了解那个人是否真的消失了,甚至没有理由去关心这件事。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开心的——假如以他的国民意志来判断的话。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美国人讨厌英国人。所以他听到那些词语时突如其来的感受用愚蠢来形容都不够。这没有必要,他应该松一口气才对。 

“我不会回英国去的。”肯尼迪继续说道,“那个地方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现在我们要紧的事就是远离冲突,应该趁着英国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的时候赶紧将那里的美国人撤离。” 

又是一阵沉默。阿尔弗雷德徘徊着,想知道为什么富兰克林为何一言不发——为什么他的上司什么都不说?当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他的总统兼上司开口就只是迟早的事了。 

“阿尔弗雷德。”富兰克林忽然说,阿尔弗雷德吓了一跳,往后蹿了一小步。“别在门口转悠了。这也跟你有关系。进来吧。” 

“这跟我的关系也没那么大……”阿尔弗雷德咕哝道,不过他的上司还是听到了。 

回应他的是投来的一瞥。

阿尔弗雷德吞下愧疚感地把门完全打开走了进去。富兰克林虽然没有笑,眼睛里却含着一丝笑意。他在离两人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肯尼迪看着他,不知道自己第一次看到的这个大男孩是什么身份。他回头看向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终于真正地露出笑容,冲着阿尔弗雷德点了点头。

“这就是你刚刚起誓要保护的人,大使先生。”

肯尼迪扭过头看着阿尔弗雷德,眼睛里仍有些疑惑。阿尔弗雷德等着他明白过来,相信这不会需要太久。果然,大使的眼中亮起了一个小火花,然后笔直地站了起来。肯尼迪现在明白站在面前的人是谁了,他的嘴唇紧张地绷成了一条线,看着自己祖国的化身,眼里都是敬畏与尊重,不过同样也有着孩子般的好奇。所有第一次意识到他是谁的市民都是这个样子看着他的,真的。 

肯尼迪向前走了几步,脸上神情坚毅而且坦率,他伸出一只手拍了拍阿尔弗雷德的肩膀。

“我们会保护你的,我的祖国。” 

阿尔弗雷德什么也没说,移开视线看着总统。他注视着面前的两个人,脸上挂着琢磨不透的表情。阿尔弗雷德重重地咽了口口水然后点了点头,他明白了。

英国要消失了。

英国要消失了。

英国要消失了。

肩膀上的手滑落下去,肯尼迪站回了原处。他像所有其他人一样,在阿尔弗雷德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每天看到自己的祖国,他也从不勉强他的国民在他面前故作放松姿态。

 

英国要消失了。

 

 

 

Note: 

*爱德华·默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欧洲新闻部的负责人,战争期间他一直呆在英国,录制有关伦敦轰炸的广播节目。默罗在开场白中所说的一切都来自实际的广播。

 

*伦敦轰炸和德国空军。从9月7日起,伦敦连续57个夜晚遭受猛烈连续不断的轰炸。在此之前,历史上没有其他城市遭受过这样的破坏。华沙和鹿特丹在战争初期曾遭到德国人的轰炸,但时间远没有伦敦没有那么长。

 

*默罗关于不列颠空袭的广播在美国很受欢迎 ,这事实上有助于让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转向了同情。因为在那时美国人对于英国人具有敌意,这是由于美国人认为英国对他们耍了诈从而骗他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月之内,美国的公民意愿因为默罗的播报而改变了:他让愿意援助英国的美国人由 39% 上升到 54%。 

 

*“也许现在你可以像慕尼黑协定后的那些欧洲人一样放松……但是想想前两年都发生了什么,然后去无视接下来的两年会有什么发生吧——只要你做得到。” 这是默罗在广播里真实的结束语,内容所指慕尼黑协定。


*约瑟夫·肯尼迪是美国驻英大使,但是他在那可怕的时刻抛弃了英国,并且声称这个空袭下的国家即将覆灭。他催促呆在英国的所有美国人回国,主张为了美国考虑最好和英国断绝关系、远离战争。 

 

tbc


评论(41)

热度(3175)

  1. 共57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